当前位置:10年老域名出售-玉米号健康焦点》 20170325 大爷大妈请留神:保健品销售 好大一个坑
焦点》 20170325 大爷大妈请留神:保健品销售 好大一个坑
2023-09-19

(焦点):前几天,本栏目了一期在保健品营销行业普遍存在的老年人的节目。节目中,保健品营销人员用、开会等这些会销的形式老年人掏钱甚至是倾家荡产地来买保健品。这种会销实际上就是的骗销,是一场煽情苦肉戏。那么保健品行业为什么要采取这种营销方式?我们又该怎么办呢?先来看看前不久发生在山东青岛的一起悲剧。

2017年3月11日,在山东青岛的一处海滩上,有人发现一位老人躺在这里,已经身亡。从老人的遗物中,人们发现了一封:“坑死我了,从去年4月到今,硬骗我买了6万余元的保健品,近4年我们花了近10万元”

从上得知,老人之所以跳海,跟购买保健品上当有关。逝者的妻子卢大妈告诉记者,发现老伴儿第一次购买保健品是在2013年,那年,他刚刚从老家来到青岛,与自己和独生女儿一家团聚。那一次老伴儿一次性购买了5万元的保健品,保健品公司还承诺让其去韩国旅行。

卢大妈说,老伴儿身体一直不错,平日总念叨着想带她出去旅行,这家公司“买保健品可以送旅游”的说法对他有很大吸引力。可结果,保健品公司却一直没有兑现承诺。

老人在遗言中说,近4年当中,一家保健品公司有3个业务员经常与他联系。就在去年4月份,老人通过一个叫小付的业务员又掏出一大笔钱买保健品。上说:“付某某硬劝买了6万余元,说公司励到云台山、西安、巴厘岛等处,老伴与我二人游,还发什么多功能手机,至今哪里也没去。说实在的,我们主要想出去旅游才拿出多年的积蓄近10万元的,结果落空。”

3月11日上午,也就是出事当天,老人告诉家人要去找这家保健品公司算账。结果这一走,就再也没有回来。

一辈子攒下的积蓄没了,老人内心自当,终究崩溃:“我以自己的教训来那些,不要轻易上这些以购保健品、送东西、送旅游等的当。”

相关部门对事件展开了调查。事实上,这位青岛老人经历的保健品消费陷阱,当前仍在全国许多地方上演着。

广州的温大爷今年70多岁,平时一人独居,家里看起来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,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散落于屋内各处的各种各样的保健产品。温大爷的女婿小周告诉记者,老人有一个记账的本子,算下来有25万之多。怕儿女们反对,温大爷往往买回了保健品,就放到床底下藏起来。直到花完了自己25万元积蓄,找孩子们要钱,家人这才得知实情。

记者得知,温大爷的大部分保健品都是从广州济生源公司购买的,那么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?又是如何开展营销的?记者按照老人提供的地址,来到济生源公司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一个销售点。一进门,工作人员就要求先给记者做个体检。

一位被称为主任的年轻人为记者把了两下脉,看了一眼舌苔,为记者做出了这样的诊断结果:心肌缺血,脑供血供氧(不足),心肌梗塞。这位“主任”说,脑供血供氧不足会产生脑中风:“脑中风一般来说就是瘫痪,最恐怖的就是心肌梗塞,心肌梗塞就是相当于心脏不运转了。其实这个问题你要尽早解决,你这个不能拖了,再拖下去你也不大行了。”

记者解释说不久前去医院做过体检,并没有发现这些异常情况。“主任”说:“去医院检查肯定是没有的,只要把它调理好了,后面的事情你就没有了。”

随后,他拿出了两种保健产品让记者购买,保健品上标注的定价为一盒1280元。他告诉记者:“那加起来总共是7660元。其实平均每个月算下来,那你这样来说还是很划算了。你去一下医院住院,肯定不止7000块钱。我们所有卖的东西都是属于中山大学的。”

记者联系中山大学,给出的回复却是,他们跟广州济生源公司没有任何合作业务,其所售产品也与中山大学毫无关联。

他们对其他老人又是怎么说的呢?记者找到刚才同在济生源公司里咨询的赵大爷,他告诉记者,那位“主任”发现他身体里面的细胞,将来容易引发癌症,吃上这种药可以减少这个机会。于是,赵大爷买药花掉了3800元。

从这些耸人听闻的病情诊断不难看出,济生源公司那些所谓的体检是假,人是真,名校的包装是假,高价推销保健品是真。

正是在这样的虚假宣传下,有不少老人出于对健康的需求,不惜拿出一生的积蓄去高价购买。

面对这样的,老人们想事后,却没那么容易。记者通过广州警方了解到,事实上,不少基层都曾接到过这样的报案。

从表面上看,这些保健品公司往往具备经营资质,一些产品也具有批准文号。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告诉记者:“你去看它的标签,它都不会多写的,但是在营销过程当中的虚假宣传比比皆是,不过要想去依法追究这些行为,很难拿到确凿的。”

正因为如此,当前在保健品这个行业,靠虚假宣传打市场的现象已经成行业潜规则。

从广州警方最近破获的案件中可以发现,当前保健品行业已经形成以保健品生产企业、保健品经销公司、专业队伍、基层销售人员等组成的一个成熟的营销链条。广州市荔湾区法制大队丁耀辉告诉记者,这些产品在药店和网上都是买不到的,是专门给这些公司做会销的。

这样一种半地下的经营模式,使得保健品营销环节中的欺诈行为变得更加隐蔽,也为他们营造了巨大的暴利空间。

丁耀辉告诉记者:“国家在对保健食品这一块没有相关定价机制,对这样一个价格上的监管管制的缺失或者空白,就为他们行骗提供了空间,提供了便利。”

据了解,目前我国经食药监局批准保健品生产企业约2600家,保健品文号15878种,而通过工商注册的保健品经销公司则数不胜数。

其实,在营销手段上故弄玄虚的保健品,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,因为它本身就不是药。人年龄大了,想补补身体很正常,但也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,更不是多多益善。而且如果真是市场需求大,为什么正规的网站和超市却查无此物?真正的好东西不会只能在地下和暗处去兜售吧?咱当子女的做个好帮手,大爷大妈们也要多想想,买补品就到正规的超市网店去货比几家,如果身体不舒服,就去身边的社区医院问问大夫,省了事省了钱,对咱自己的身体和子女也负责,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呢?

视频简介:本期节目主要内容: 前几天,本栏目了一期在保健品营销行业普遍存在的老年人的节目。节目中,保健品营销人员用、开会等这些会销的形式,老年人掏钱甚至是倾家荡产来买保健品。这种会销实际上就是的骗销,是一场煽情苦肉戏。山东青岛的一位老人因了这样一场而憾然离世。(《焦点》 20170325 大爷大妈请留神:保健品销售 好大一个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