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10年老域名出售-玉米号资讯从“光棍村”到富美村 白沙邦溪芭蕉村实现美丽蜕变
从“光棍村”到富美村 白沙邦溪芭蕉村实现美丽蜕变
2022-12-06

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邦溪镇,有一个名为“芭蕉”的如诗画般的美丽乡村,这里民风淳朴、风景如画,浪花轻轻冲荡着芭蕉湖的回声,仿佛回放着黎族人的千年怀想;历史的产物,诉说着那个远去的年代;岁月的划痕,在这里保存完好;雨滴芭蕉的清灵脆响,穿过古寨寂静的陌巷,斜阳阡陌,阅尽她三千余年的荣光。

俯瞰芭蕉村(吴峰 摄)

芭蕉村隶属邦溪镇南班村委会,位于镇墟西北角的芭蕉水库旁,属热带岛屿季风气候,四季如春,芭蕉岭上有大量的原始生态林,每天都释放大量有益健康的天然负氧离子,是个宜居的地方。芭蕉村背靠芭蕉岭,周边风景优美,映山映水。芭蕉村是一个传统的黎族村寨,民风淳朴。村民时而耕作田间,时而捕鱼水上,日出而作,日暮而归,尽显一派悠远、和谐的田园风光。

芭蕉村美景(吴峰 摄)

走进芭蕉村,远山苍翠,近水清澈,绿树红花掩映下,数十栋别墅式民居整齐排列,芭蕉客栈、生态停车场、旅游慢道一应俱全。大树造型的村门寓意着黎族人民长期居住在深山,以大树为形象,体现了一种生态文化和芭蕉村作为白沙乡村游的重要景点,将旅游产业做大做强,使之长成“参天大树”的希望和愿景。

数年前,芭蕉村里仅有一户平房,其余的都是年代久远的低矮瓦房和茅草房,村道是泥土路,环境卫生脏乱差。村民主要靠零散种植的甘蔗、木薯和水稻等低效作物,产业层次偏低、结构不优,农民人均收入远低于镇里的平均水平,全村119户有42户是贫困户,是当时远近有名的“贫困村”“光棍村”“垃圾村”。

2012年,芭蕉村被列入白沙县“美丽乡村计划”,采取农户出一点、政府出一点、银行贷一点、集体补一点的形式,共投入3000多万元为每户建143平方米的具有黎族风格的二层楼房。一栋栋拔地而起的楼房,见证了芭蕉村的发展。

近些年来,白沙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为引领,结合产业扶贫要求,以芭蕉村为试点,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,让农户以土地、劳动力、资金入股,成立了白沙芭蕉村休闲观光专业合作社,整合全村土地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游、休闲乡村游和特色种养殖业,积极探索实施乡村旅游促脱贫。完成了休闲农庄建设,打造集住宿、特色餐饮、自驾游、自行车绿道、休闲度假、垂钓等为一体的综合型休闲农业园。

芭蕉村一角(吴峰 摄)

随着“美丽乡村”的建成和旅游产业规划的逐步实施,村民们的精气神和积极性也得到了显著提高,芭蕉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嬗变,农民收入大幅提高,2016年实现了整村脱贫。如今,芭蕉村甩掉了“贫困村”“光棍村”“垃圾村”的帽子,成为了白沙知名的致富村、文明村、生态村。

村庄越来越美、群众生活越来越幸福。“我都已经忘了这是第几次入住芭蕉村了,每次来到这里都会给我一个全新的感觉,越来越诗情画意,我们入住的民宿无论是周围绿化和内部装修都有了全新的改变。”深爱芭蕉风格的游客王女士如是说。

在芭蕉村的民宿里,随处可见墙壁上悬挂着编织精美的黎锦,桌子上摆放着制作考究的陶器。这些陶器各有用途,有的栽植着花草,充满了勃勃生机。村委会陈列室里,摆放着若干个竹器,有圆盘、圆筒形的,系着挂绳,可挎在肩上盛装物品。这些黎锦、陶器都是芭蕉村民前些年制作的,上面都有“大力神”图案和芭蕉特色,深受游客喜爱。

对于村庄变化带来的好处,村民王霞体会颇深,“村里的绿化越来越好了,文化氛围不断提升,游客越来越多,我们小卖部的生意也跟着沾光,收益都翻番了,希望芭蕉村越来越美。”(吴峰 陈权 熊文汇)